1日 臺“陸委會‘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揭牌運營。在“港區國家安全法”草案討論階段,蔡英文要求“陸委會”必須設定專責單位、派遣專人為“可能求助的香港居民提供必須協助”。 臺“中華征信所”公布2019年“臺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究”。該研究指出,臺灣地區5000大企業營收雖創新高,但僅增長0.61%,為近三年增長最低。
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宣稱,臺灣將與非洲索馬里亞互設“代表處”,雙方將以“臺灣代表處”以及“索馬里亞代表處”的名稱互設“代表”機構。
2日 臺“立法院”召開“臨時會”,民進黨“立院黨團”以多數優勢“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法”修正草案。將原本屬于農漁民自治組織的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將“會長”、“會員”由選舉改為當局委派;改制后,臺各地農田水利會價值約1900億元新臺幣的資產悉數收歸民進黨當局所有。
3日 臺灣政治大學選研中心發布最新的“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臺灣民眾政黨偏好趨勢分布”等3份民調。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成立“趨勢暨數據分析中心”和“產業暨新創研究中心”,國民黨主席兼智庫董事長江啟臣、副董事長連勝文、執行長周守訓等共同揭牌。
臺“外交部”宣布,經與美國政府協商并獲得同意,將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大陸媒體“東南衛視”2名記者因在臺制作節目并親自擔任主持人,被臺“文化部”依“與當初申請入臺許可的采訪工作范圍明顯不符”為由廢止其記者證,并被要求離境。
5日 高雄市國民黨籍議員陳麗娜、吳利成宣布退出高雄議會黨團運作;雖然兩人表示仍將支持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但此舉卻給高雄市議長補選增添了變數。
因“海軍陸戰隊”3日在高雄左營外海舉行聯合登陸作戰演習發生翻船意外,死亡兩人而擔任演習裁判官的“海軍”教準部少校楊昌霖被發現在營區疑似自殺。
6日 “美麗島電子報”公布臺中市政壇民調,針對4位政治人物“是否適合擔任下一屆臺中市長”的調查顯示,臺中市民對現任臺中市長盧秀燕的好感度最高,達到43.2%。
7日 臺灣島內眾多愛國團體舉辦“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活動。
“七七事變”83周年紀念日,國民黨通過臉書發文強調:民進黨當局“對于盧溝橋事變選擇忽視遺忘,令人痛心”。
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第四十三條實施細則》,蔡英文在出席“外貿協會50周年茶會”時稱,“必要時將會對臺灣民眾與相關組織發出警訊、指引”,若對臺灣“造成傷害”,或有“不合理現象”,“會考慮反制措施”。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全臺中小學約十萬間校舍,將在2022年夏天前全面安裝空調,當局會視地方財政狀況分五級補助七至九成經費。
8日 國民黨舉行“憲政體制踩腳下”記者會,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稱,蔡英文嚴重逾越“憲政分際”,行政權凌駕司法權,強烈要求蔡鄭重道歉。
臺北市長柯文哲接受采訪時稱,“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已舉辦10年,今年沒有理由停辦,受疫情影響“雙城論壇”將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辦。
9日 臺“最高行政法院”駁回臺“內政部”要求“婦聯會”“不轉型成政黨就解散”的行政處分,即在本案訴訟確定前,“婦聯會”不用被廢止及清算。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喜來登飯店舉辦,包括蔡英文、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內政部長”徐國勇、“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臺灣機械工業同業”理事長柯拔希等應邀出席。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表示,籌編約2千億元新臺幣的“紓困3.0”特別預算,以挽救制造業、觀光運輸業等衰退產業的“災情”,預計2周后在“行政院會”中提出,送請“立法院”審議。
10日 臺“立法院院會”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占多數席次的支持下,“考試院長副院長”被提名人黃榮村、周弘憲及全部“考試委員”被提名人,均獲半數“立委”同意通過。
臺北市長、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宣布“2020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將在7月22日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辦。
臺“監察院”公布2020“大選”政洽獻金收支結算情況,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政治獻金收支相抵后余額為負2413萬5237元新臺幣;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的政治獻金收支相抵后結余3019萬5617元新臺幣。
11日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前往高雄及云林探視“漢光演習”預演中受傷士兵及慰問殉職士兵家屬時向媒體表示,希望大家都支持臺軍,特別是在當前的環境之下,大家團結,與臺軍共同守護臺灣。
14日 藍綠“立委”因“立法院”臨時會審查“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爆發激烈肢體沖突。
“美麗島電子報”公布高雄市長補選民調顯示,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的支持度為52.9%,大幅領先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的14.3%、民眾黨吳益政的4.4%。
15日 臺“行政院”為振興因疫情遭受重創的經濟推出“振興三倍券”正式上路使用,首日買券、領券量總計247.3萬份。
16日 臺“陸軍航特部”601旅編號616的OH-58D戰搜直升機,執行“漢光演習”戰備操演結束返場后于下午墜毀在新竹軍事機場,正駕駛簡任專少校、副駕駛高嘉隆上尉遇難。
17日 臺“立法院會”行使“監察院”人事同意權投票,“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同其他26名“監委”被提名人在混亂中過關。這也是“監委”改由“總統”提名、“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以來,首次全部通過。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開幕,論壇同時在廣州、深圳、臺北等22個城市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2000余各界人士參會。
“兩岸e賬通”項目啟動儀式在平潭舉行,標志著全國首個銀行直聯兩岸電商平臺跨境人民幣服務正式上線。
18日 蔡英文出席“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理監事長交接典禮”時強調,為協助臺商返臺投資,當局推動“境外”資金回流專法,積極整合資金、稅務及投資三面向服務。未來將把臺灣建設成為“亞洲高階制造中心”以及“區域資金調度及理財中心”。
19日 民進黨第19屆“全代會”舉行黨職改選,黨代表先從38位參選人中選出30位中執委,再從當選的30位中執委選出10位中常委。
20日 中國國民黨召開記者會,公布“外交部”2019年12月31日解密公文,指控“英系”人馬、“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與其“立委”侄子蘇震清繞過“外交部”,利用公營事業( “中油”、臺糖、臺鹽及唐榮)赴印度尼西亞私下會晤高層為個人謀私利。
21日 廈門海事法院發布全國首個涉臺海事審判白皮書,并公布了8個典型案例。
22日 臺“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確立采取日本參審制度,未來將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共組“國民法官法庭審判特定刑事案件,第一階段將在2023年元旦施行。
“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分別在臺北市晶華酒店和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線上開幕式,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
23日 臺“行政院會”通過“紓困3.0”追加預算,共編列2100億元新臺幣,將用于購買疫苗、救企業,全部以舉債支付。其中回補金額多達1235億元新臺幣,超過整體預算的一半。
24日 臺北氣象站14點19分出現39.7度的高溫,不僅創下臺北市氣象站124年來最高溫紀錄,更刷新1986年創站以來4項紀錄,也是臺灣氣象史上第三高溫。
臺“交通部觀光局”宣布,暫停旅游業組團赴海外旅游及接待來臺觀光團體“入境”措施,將再持續實施至8月31日,并視后續疫情發展適時調整公告事宜。
25日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前往南投縣魚池鄉參觀“南投縣西式劃船、劃艇訓練中心”,勉勵隊員將運動當成事業,為臺灣爭光、為城市爭光。
26日 蔡英文前往高雄左營“海軍軍官學校”親自頒發褒揚令,表彰殉職的“海軍陸戰隊”隊員陳志榮三等士官長及蔡博宇下士的付出與貢獻。
27日 臺當局觀光部門公布今年上半年赴臺旅客人數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赴臺旅客僅有126.2萬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97.7萬余人,大幅衰退78.9%;若國際疫情不能緩和,預估全年比去年大減千萬人次以上。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接獲泰國方面通知,有一名在桃園工作的泰籍勞工21日從臺灣搭機返泰,在25日確診新冠肺炎,無法排除是否為臺灣本土病例。
28日 蔡英文前往彰化參觀當地企業“順德工業公司”及“中衛材料生產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時表示,相信在疫情過去后,臺灣的產業定會更強,在國際市場上更加舉足輕重,臺灣經濟也一定更好。
29日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前往屏東出席“做工行善團經驗分享活動”時表示,可以將“做工行善團”這樣好的計劃,進一步擴散到其他縣市,共同照顧艱困家庭,造福臺灣。
30日 “臺獨教父”、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榮總醫院病亡,享年98歲。
蔡英文接見“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暨全球卓越建設獎”得獎代表,期許所有獲獎者未來能與“政府”共同努力,一起繼續打拼,讓臺灣的居住環境能夠越來越好。
31日 蔡英文在出席“2020臺灣資本市場論壇開幕式”時表示,面對未來,“政府”規劃打造臺灣成為“亞洲企業資金調度中心”及“亞洲高階資產管理中心”兩項重要目標,以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資金到臺灣,為臺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摘自《臺灣周刊》2020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