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1月2日晨,臺灣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載有臺軍“參謀總長”、空軍上將沈一鳴等13名軍事人員,前往宜蘭軍事基地,對官兵進行春節慰問,不幸墜毀于新北市烏來區、宜蘭縣交界山區,8人罹難,5人獲救。這是臺軍有史以來最高層級將領因公殉職的嚴重事件。目前黑匣子已找到,初步判斷是飛機直接撞山造成的。 一、黑鷹直升機入臺前后 UH-60M黑鷹直升機是冷戰時期美國發明的一款多功能運輸直升機,由UH-60L型改良而成,1979年正式服役。該款直升機空重5675公斤,最大起飛重9979公斤,駕駛艙采用整合數字化座艙,共配置4具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并裝有飛行管理系統、主動抑制震動系統、整合機況管理系統等。機上配備2具T700-GE-701D型渦輪軸發動機,搭配新型復合材料4葉片主旋翼,發動機改裝向上排氣系統。巡航速率為279.65公里/時,最大航程511公里。能夠適應各種惡劣氣候,在6000米以上高空執行任務。機尾的尾輪可以解鎖,在地面能配合飛行員的操縱、控制直升機轉向。總的看來,UH=60M黑鷹直升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比較強,其性能和各項數據在越南戰場上得到了驗證。因此,有20多個國家向美國購買了該款直升機。 在代號“天鳶計劃”下,臺陸軍于2010年向美國洛馬塞考斯基公司(現并人洛克希德馬丁集團),采購60架UH-60M型黑鷹直升機,以替代服役的UH-1H休伊直升機。每臺單價2000多萬美元(約6億多臺幣),連同后勤維修、人員訓練、零附件、隨機武器等,總經費約846.73億元新臺幣,約31億美元。 臺陸軍采購的60架黑鷹直升機,在分配中情況有所變化。因搶險救災和其他方面的需要,經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批準,先后撥給“空軍救護隊”和“內政部空勤總隊”各15架。剩下的30架分別于2014年12月3日(4架)、2016年7月6日(4架)、2017年12月(9架)、2018年(13架),運抵臺灣,交付陸軍使用。 目前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下轄的航空部隊,除了設在臺南歸仁基地、負責訓練任務的飛行訓練指揮部之外,主要包括駐防桃園龍潭基地(龍城)的第601航空旅、駐防臺中新社基地(龍翔)的第602航空旅,每個旅各編制2個攻擊直升機作戰隊,以及突擊、戰搜直升機作戰隊各1個,其中突擊直升機作戰隊即配備UH-60M型直升機,主要擔負任務包括空中突擊、傷員后送、機降、繩降、吊掛。黑鷹直升機到位后,不僅緩解臺軍航空旅通用直升機數量不足,而且可以一次運送一個加強營的步兵,作戰能力要比原來裝備的UH-1H型直升機大大增強。 2019年10月30日,在臺中新社基地舉行UH-60M型直升機全作戰能力成軍典禮。臺防務部門宣布UH-60M直升機成軍令及UH-1H直升機除役令,宣告黑鷹直升機正式加入臺陸軍,服役多年的UH-1H型休伊直升機走入歷史,臺軍陸航也由休伊時代正式進入黑鷹式直升機的新時代。 為了順利完成黑鷹式直升機的接裝及成軍,臺軍擬定了完善的訓練規劃,分為接裝人員的語文能力及飛行維保技能提升訓練。先后分2批次派出飛行與保修種能教官赴美接受訓練,然后由赴美種子教官在臺灣實施培訓換裝訓練。同時,由美方技協小組協助建立飛行、補保教學自訓能量,最后達成初始作戰能力與全作戰能力目標。 陸軍UH-60M黑鷹型直升機飛行員的換訓過程,可分為美國技協人員、陸軍種能教官帶飛兩種。訓練時間為期半年,訓練總飛行時數約30至40小時。內容包括教室學科、仿真機、術科。模式分為基本/緊急飛行、儀器飛行戰術飛行及夜視鏡飛行4項。其中在實際進行夜視鏡飛行訓練前,要先飛目視夜航,也就是飛行員不戴夜視鏡,以肉眼方式、利用燈光操控直升機。 每個項目到最后都會有學科考試,而在術科考試前的任務提示、分組提示時,教官還可能實施口試,接著隔天才實施術科考試。飛行員在換訓結束回到原駐地后,還需接受所屬單位的考核,通過后才能成為合格的副駕駛。副駕駛在累積UH-60M型機飛行時數約100小時、總飛行時數500小時之后,經過教官認為適合升等,便可配合訓練流路報訓正駕駛,而成為正駕駛之后,再升等則是成為教官。 由合格班進入教官班的訓練,最大不同之處是要把先前在合格班學到的東西,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再教導模擬的學員;此時教官便會與受訓學員互換角色,扮演接受換訓的學員,并觀察真正學員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注意到各方面細節,最后作出成果評定。 二、蔡英文當局借機大肆炒作 “黑鷹”墜毀事件發生后,蔡英文當局和軍方按常理緊急處理了若干后事。1月3日,蔡英文等前往臺北賓館出席殉職將士追思活動;慰問罹難軍官家屬,承諾將盡最大力量予以撫恤追晉或頒勛獎章給8名罹難者。 為查清事故的真實原因,臺軍方下令所屬44架UH-60M黑鷹直升機全面停飛,并就操控、雷達、動力、結構等進行全面檢查。黑鷹直升機的制造商美國西科斯基公司也表示愿向臺灣調查人員提供協助。事實表明,再好的武器裝備有時也會出現缺失。臺灣“防務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云表示,黑鷹直升機問世以來,全球已有332架失事記錄。其中臺軍共墜毀2架。輿論認為,蔡英文對黑鷹直升機的檢修特別關注,因為臺“空軍救護隊”接收的15架黑鷹直升機中,有兩架是在松山機場待命的蔡英文逃跑專用機——“萬鉤機”。 值得重視的是,蔡英文借墜機事件,在兩岸關系上大做文章,就所謂臺灣“國家安全”說事,把矛頭指向大陸。她表示這次事件是臺灣重大的損失,但“臺灣安全”一日不可懈怠。1月3日上午,蔡英文在“總統府”召開“國防軍事會談”,提出了“三個務必”:“務必確保軍心民心的穩定”,“務必確保臺海周邊安全”,“務必確保裝備檢整完善”。強調要“共同守護國家安全”。3日下午,蔡英文又專程到“國防部”和“衡山指揮所”視導,進行“精神喊話”,重申了上述“三個務必”。不難看出,蔡英文上述言行是一種坐實“兩國論”的表演。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德國之聲》發表一篇對蔡英文連任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林靜儀的專訪報道。林靜儀竟然發出了“主張統一構成‘叛國’”的言論,從而引起了臺灣社會的強烈反響,以致林靜儀翌日上午不得不趕緊在臉書上發文解釋和“道歉”,并宣布辭去蔡英文競選辦發言人的職務。蔡英文也在臉書上發文,強調林靜儀接受外媒專訪“因為錯誤的表達引起誤會”,聲稱“不會把不同的政治主張視為叛國”。其實,林靜儀的言論,絕非她個人的觀點,因為她不僅是蔡競選辦發言人,而且還是民進黨中央國際部的主任以及臺灣“立法院”中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林靜儀的觀點實際上是對民進黨“臺獨”黨綱的詮釋,徹底撕開了民進黨最后的遮羞布,把蔡英文和一些民進黨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說出來了而已。 在黑鷹直升機墜毀事件發生后,美國方面表示了“挺臺”的高聲調。1月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發表聲明,對臺軍“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名人喪生表示哀悼,贊揚“沈將軍是其麾下將士的杰出領袖和臺灣防務與地區安全的倡導者”,表示“要珍惜我們的友誼以及與臺灣牢固的防務關系”。美國國防產業和智庫界人士亦紛紛稱贊沈一鳴等遇難軍人是所謂“臺灣自由的捍衛者”。負責亞太事務的美國兩黨參議員還宣稱美國“與臺灣人民站在一起”。一位熟悉美臺軍事關系的不具名人土對“美國之音”說,米利將軍的聲明顯示“美國現在是盡可能的用各種非官方形式力挺臺灣”。 輿論指出,臺灣依靠美國,美國“力挺臺灣”,這是個假議題。2019年12月2日,美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在出席布魯金斯學會研討會上表示,美方信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稱臺灣為國家”。美國的這種表態,過去也曾有過。蔡英文當局和“臺獨”勢力,應當清醒地看到,美國既不承認臺灣是“國家”,如若臺海真的發生沖突,美國豈能真心實意地來幫助臺灣處理“牢固的防務”!? 【摘自《臺灣周刊》2020年第3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